企业应密切关注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即2023年2月28日,及时反馈意见,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⑥添加营养强化剂后,应不影响该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及该食品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⑨经营养强化的食品,不能夸大宣传,应有质量标准,经审查批准后才能投放市场。3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食品经强化处理后,食用较少种类和单纯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
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
法律分析:食品营养强化是国际上提倡的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即通过将一种或多种微量营养素添加到特定食物中,增加人群对这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纠正或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等相关疾病。我国于1994年2月22日由卫生部批准颁布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食品的贮存和运输;(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大变化!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草案)重点解读
食品营养强化领域的革新:GB 14880标准草案深度解读
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一份重要公告,公开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草案)的意见。瑞旭集团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比了新草案与GB 14880-2012,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一重大变革。
修订亮点概览:
- 新增收录:官方公告中,2012年至2022年共20个关于营养强化剂的公告规定,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了法规的完整性。
- 正文修订:明确了大众食物强化和自主性食物强化的概念,新增定义,如公众广泛消费的大众食物强化由政府主导,而自主性强化则由生产者自行决定。
- 附录重组:原标准的附录A和B分别调整为针对大众食物强化和自主性食物强化的专门规定,内容呈现形式更加直观清晰。
- 成分调整:删除部分强化剂,如延胡索酸亚铁,同时增加异构化乳糖等,调整了部分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备注。
- 食品类别更新:新增和修订了多个食品类别,确保标准与市场实际更加贴合。
详尽对照表,助力企业适应新标准:
瑞旭集团精心制作的对照表,详细列出了新草案与旧版GB 14880的主要区别,帮助企业快速把握新旧标准的异同,确保产品合规。
行业影响深远:
GB 14880-2012的十年实施标志着行业的稳健发展,而新草案的发布则预示着行业将进入一个更规范、更科学的新阶段。企业应密切关注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即2023年2月28日,及时反馈意见,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
瑞旭集团始终关注行业动态,致力于帮助企业应对法规变化,确保在营养强化剂使用上做到合规、高效。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咨询,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携手共进,迎接行业新篇章。
什么是强化食品
强化食品一、含义
强化食品一般指营养强化食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为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这样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
二、主要目的
① 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
②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
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③ 某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和(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量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④ 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
三、基本原则
①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营养素,必须根据我国历年营养调查的情况和某些地区已暴露出来的与营养缺乏有关的健康问题,或满足特殊人群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需要的原则确定。
②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必须根据应用的对象、地区、营养素的需要及载体的性质、工艺等特点来决定。
③所强化的食品应为食用对象的日常食品,强化剂必须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为依据,保证食用对象能从每日食物的消耗量中摄取一定的有效剂量,即以达到供给量1/2-2/3为依据,制定出上下限的强化剂量,特别是对一些脂溶性营养素,要注意保证人体长期食用而不会引起蓄积性副作用。
④食品原有成分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已达到营养强化剂最低标准1/2者,不应再进行强化。
⑤食品在强化过程中,强化剂不应转化成其他物质,或其性质不应受到影响。经强化的食品应能在一定时期内不变质,保持有效作用。
⑥添加营养强化剂后,应不影响该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及该食品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
⑦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应易被机体吸收利用,需要强化的食品应具有使人体对该强化剂充分吸收利用的条件。
⑧所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应有质量卫生标准,包括物理形状、杂质限度、纯度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⑨经营养强化的食品,不能夸大宣传,应有质量标准,经审查批准后才能投放市场。
如何选择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主要是强化维生素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如牛磺酸和赖氨酸)等。营养强化的科学依据是营养平衡,营养强化需要合适的量,过多同样会不利于健康。所以,合理地选择营养强化剂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强化剂有很多作用:其一:可以弥补天然食物营养的缺陷,比如在谷类食品中强化赖氨酸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其二:可以补充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过程中的营养损失。
其三:适合不同人群生理需要及职业需要,方便摄食,如婴儿强化食品等。
其四:预防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病,如在缺碘地区有针对性地强化碘盐。
选择营养强化剂注意事项:1 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并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2 强化营养素时应考虑人群营养需要量与个体摄入量的差异。
3 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4 有些强化剂不稳定,如维生素C遇光热易被氧化被损害,应保证强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选择营养强化时应避免损害食物的风味,如强化铁时易带来铁锈味,使口感不适,要进行掩蔽或减轻。
选择营养强化剂的原则:
1 对载体的口感,风味,颜色等感官性的影响。
2 终产品在正常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3 强化剂和载体间的亲和性。
4 各强化剂颜色,溶解度,可接受性与其他强化剂的互相作用。5技术简便,成本适宜,能够集中生产,具有较好可加工性。
6 商业上合法。
医用强化剂用途?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品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丧失,因此往往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以提高营养价值。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 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
营养强化剂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改善其保藏性能。食品经强化处理后,食用较少种类和单纯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这对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如军队和地质工作者所食用的压缩干燥的强化食品,营养既全面,体积又小,质量又轻,食用又方便。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虑,用强化剂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比使用天然食物达到同样目的所花费的费用要少得多。如补充赖氨酸1.6g用猪肉要约300g才能满足,其费用比单纯使用强化剂高十倍左右。
营养强化的理论基础是营养素平衡,滥加强化剂不但不能达到增加营养的目的,反而造成营养失调而有害健康。为保证强化食品的营养水平,避免强化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影响,使用强化剂时首相要合理确定出各种营养素的使用量。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并非每种产品都需要强化,强化剂的使用要有针对性,使用强化剂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2)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3)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不易分解破坏,且不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4)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5)卫生安全,质量合格,经济合理。
有些强化剂不稳定,如维生素c及氨基酸等遇光、热等易被氧化,被破坏损失;而有些强化剂会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结合,导致强化剂的损失。因此应选择合适添加方法和强化载体,采取合理的强化措施以保证强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强化剂的改性
(2)添加各种稳定剂
(3)加强食品中的食用指导
食品的营养强化,除应根据不同的食品选取适当的营养强化剂之外,还应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
(1)在食品原料中添加
(2)在加工过程中添加
(3)在成品中添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标准,营养强化剂加入剂量一般以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多少倍为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标准,营养强化剂加入剂量一般以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1/2-1倍倍为宜。生物工程知识利用率
生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与工程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以及外语的高级专业人才。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分子生物学、人类与动物分子遗传学、微生物代谢与调控以及植物基因工程等。该专业主要学习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主要课程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原理、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与酶工程、发酵工程、计算机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命科学信息与情报、生命科学基础讲座等。
生物技术是培养在生物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工作的高水平人才的专门系科。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包括生物芯片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藻类技术、细胞工程及酶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
为使学生适应未来生物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不仅注重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术的训练,而且重视学生在数、理、化、计算机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还需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及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另有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工程学等一系列课程可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