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食品添加剂

23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作用(肉制品中需要用到哪些食品添加剂?各起什么作用?)

时间:2024-04-04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 栏目名: 食品添加剂 文档下载

现如今,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而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目前,中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700多种,美国有2500余种。这些都是由国家严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引起的,与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相关。

23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作用

23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作用如下:
1. 酸度调节剂:用于调节食品酸度,如碳酸钠(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柠檬酸钾、乳酸等。
2. 抗结剂: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如丙二醇、碳酸镁等。
3. 消泡剂:消除食品泡沫,如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丙二醇等。
4. 抗氧化剂: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如二丁苯基甲苯、茶多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
5. 漂白剂:漂白食品,如二氧化硫、硫磺等。
6. 膨松剂:使面包、糕点等食品膨松,如硫酸铝钾(明矾)、碳酸钙、碳酸氢钠等。
7.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使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松香甘油酯等。
8. 着色剂:用于需要着色的食品,如胭脂红、赤藓红、日落黄、靛蓝等。
9. 护色剂:使熟肉制品在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保持良好色泽,如磷酸钠、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
10. 乳化剂:使被乳化食品形成均匀分散体或被乳化,如果胶、卡拉胶、磷脂、乳糖醇等。
11. 酶制剂:用于玉米糖浆、面包等食品加工过程,如胰蛋白酶、磷脂酶、蛋白酶等。
12. 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如氨基己酸(甘氨酸)、L-丙氨酸等。
13. 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熟化、增白,提高面粉制品质量,如碳酸镁、碳酸钙、抗坏血酸等。
14.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险、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如白油(液状石蜡)、石油聚乙二醇等。
15. 水分保持剂:保持食品中的水分,如丙二醇、聚葡萄糖等。
16. 营养强化剂: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营养素,如维生素A、钙、乳铁蛋白等。
17.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如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等。
18.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不变,增强黏性的固形物,如硫酸钙(石膏)、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
19. 甜味剂:使食品有甜味,如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
20. 增稠剂:提高食品黏稠度、形成凝胶或使食品呈悬浮状态,如瓜尔胶、果胶、卡拉胶等。
21. 食品用香料:使食品增香,如茶树油、百里香油等。
2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与食品本身无关,如D-甘露糖醇、阿拉伯胶等。
23. 其他添加剂:涵盖上述功能类别之外的其他功能,如冰结构蛋白、咖啡因等。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简单地说,按常用添加剂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3)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4)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何种原则?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2)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4)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6)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一定有害吗?
事实上,除了真正的天然野生食物,所有经过人类加工的食品中,大概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不能被妥善的制作或保存。
现如今,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而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中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对食品添加剂都实行着严格的审批制度。目前,中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700多种,美国有2500余种。凡是已被批准使用的,其安全性绝对没问题。往往是一些非法添加物混淆着人们的视线,如曾经发生过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吊白块事件”与“瘦肉精事件”等,都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都是由国家严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引起的,与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相关。
过量添加有危害吗?
这么多的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呢?拿包子里含有的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来说,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生成的苯甲酸进入人体后,经过9~15小时可与甘氯酸形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不会在体内积蓄。
但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脏中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会损害肝脏功能。按照GB2760-2007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是0.06g/kg。
不要误解食品添加剂
不知从何时开始,“纯天然”这一名词忽然很时髦。食品、保健品是“纯天然”的,药品也是“纯天然”,连化妆用品、洗发精也都标榜自己是“纯天然”的。商场里,不少食品在说明书上都纷纷表白 “本品不含防腐剂、添加剂”,而且这样的产品格外好销。
其实,“纯天然”一说的流行是缘于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科学的认识,总认为化学合成的物质会影响健康,吃了对身体不好。实际上,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专家曾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就没有健壮的男子,苗条的女子,聪明的小孩和硬朗的老人。”因此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是必不可少的,每家每户中的酱油、味精、食盐等其实都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人们在选择食品时,应当注意挑选优质、信誉较好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而那些质量低劣的地下作坊,生产出相当一部分产品则属于滥用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人体若长期大量摄入这些成分则有害无益。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适合食用防腐剂、添加剂较多的食品,因此这些病人最好不要过多食用(或饮用)方便面、火腿肠、罐头、饮料等此类速食产品,以避免积蓄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所谓添加剂,是指饲料工厂用人工合成方法生产的各种饲料添加剂,如氨基酸、尿素、维生素制剂,微量元素、抗生素、生长激素、酶制剂及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矫味剂等。

肉制品中需要用到哪些食品添加剂?各起什么作用?

1、防腐剂:肉制品为典型的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延长产品保质期,防止产品腐败变质是添加剂重要的作用,还可抑制可能的肉毒杆菌等。
2、抗氧化剂:肉制品的脂肪容易氧化,抗氧化剂的作用为防止油蛤败,即氧化,处延长货架期。
3、品质改良剂:许多肉制品需添加品质改良剂来改进质地,使产品口感良好、结构紧密、切片平滑、富有弹性。
4、发色剂与色素:作用是改进产品色泽,根据其发色机理不同可分为发色剂、色素二大类。
5、调味剂和香精:肉制品还可用调味剂来改进口感,主要有甘氨酸,在预制肉制品和熟肉制品中3.0g/kg;甜味剂中的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在肉罐头中按需添加。可用香精来增加香味和风味,主要是各种美拉德反应产物,有液体(又分为水质和油质两类)、膏体和粉体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增香剂,如酵母精、烟熏剂等。
6、其它:另外,大量的工业化生产肉制品还可能采用各种酶来改进产品质地。

简介: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不尽相同。
联合国粮农组织(FAQ)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
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欧盟: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或存贮过程中,由于技术性目的而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任何物质。
美国:
食品添加剂是指有意使用的,导致或者期望导致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为食品成分或影响食品特征的物质。
中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54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有益无害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
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A级绿色食品中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1)亚铁氰化钾 (2)4-己 基间苯二酚 (3)硫磺 (4)硫酸铝钾 (5)硫酸铝铵 (6)赤藓红 (7)赤藓红铝色锭 (8)新红 (9)新红铝色锭 (10)二氧化钛 (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加氨生产) (12)硫酸钠(钾) (13)亚硝酸钠(钾) (14)司盘80 (15)司盘40 (16)司盘20 (17)吐温80 (18)吐温20 (19)吐温40 (20)过氧化苯甲酰 (2)溴酸钾 (22)苯甲酸 (23)苯甲酸钠 (24)乙氧基喹 (25)仲丁胺 (26)桂醛 (27)噻苯咪唑 (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 (29)乙萘酚 (30)联苯醚 (31)2—苯基苯酚钠盐 (32)4—苯基苯酚 (33)戊二醛 (34)新洁尔灭 (35)2、4—二氯苯氧乙酸 (36)糖精钠 (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