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限量范围内使用,肯定是安全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18个省市30家企业的88个样品中都检测出了“苏丹红一号”。“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某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计算,含氮量为2.88%。当晚对中毒人员剩余食物进行的检验报告显示,瘦肉精呈阳性。整起事件累计发病人数共70人。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都是非食品添加剂惹的祸。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好还是坏
它们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专门加入的物质,有了它们,消费者才能吃到口感好、形状好、颜色好看,更容易保存的食品。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已有2000多种,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前者是纯天然的,比如从红苋菜中提炼的苋菜红,后者虽是工业生产的,但在化学结构上和前者一样,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像大豆油中就会添加维生素E,减少酸败,延长保质期。
从种类上说,食品添加剂有22类,如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等,一般用于果酱、蜜饯等食品加工中;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柠檬黄、靛蓝等。
误解一
生活中可以没有食品添加剂
中国人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多深?这从满大街的“零添加、纯天然”广告中就能窥得一斑。且不说这些广告是否真实,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会是什么样?
首先,商店里卖的和饭店里制作的食物,你都吃不上了,因为那里面几乎都有食品添加剂。
面包、饼干里有膨松剂;巧克力、冰激凌里有乳化剂;火腿肠里有护色剂和防腐剂;可乐里有着色剂和酸味调节剂;啤酒里有防腐剂二氧化碳……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
如果你觉得在家做饭就能远离食品添加剂,更是大错特错。
大米中有防腐剂;面粉中有抗结剂和防腐剂;油要用到脱色剂和抗氧化剂;盐里有抗结剂;酱油和醋里都有防腐剂;发馒头要用到膨松剂……就算是水果,你也只能吃本地生产的,因为外地运来的或反季节水果都要用上保鲜剂和防腐剂。
离开了食品添加剂,大概人们只能吃白水煮菜,或倒退到吃野果野菜的原始时代。
国外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误解二
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有毒
网上有流言说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有毒。事实上,世界上任何食品中都含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无毒与有毒物质的含量及食用量有关。
食盐、红糖是无毒的,但一下子吃半碗,照样会中毒。为什么要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
只要在限量范围内使用,肯定是安全的。这个量的界定,是建立在安全性评价基础上的,并且留了很大余地,即使你天天吃100种食品,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加在一起也不会对你的健康造成危害,因为你吃的东西总量是有限的。
食品添加剂真的是有害物质吗?
00:00 / 00:25
70%
快捷键说明
- : 播放 / 暂停
- : 退出全屏
- : 音量提高10%
- : 音量降低10%
- : 单次快进5秒
- : 单次快退5秒
视频统计信息
[x]Video url:
Video volume:
Video time:
Duration:
Dropped Frames:
Resolution: x
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视频统计信息快捷键说明
食品添加剂都不健康吗?
不是···· 食品添加剂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坏 先不论益处 符合食品生产标准的都不会对人构成伤害 当然如果你过量地吃就另当别论······ 而且 维生素C也是食品添加剂啊 作为为防腐剂(抗氧化剂) 你难道觉得这个也是有害的么?食品添加剂的坏事件
“苏丹红一号”事件【事件梗概】
2005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一号”的行动席卷全国。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酱、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等食品相继发现了“苏丹红一号”。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18个省市30家企业的88个样品中都检测出了“苏丹红一号”。后据调查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的原材料是从化工城买来的叫做油溶黄和油溶红的染料,油溶黄中“苏丹红一号”的含量是98%。
【名词解释】
“苏丹红一号”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人造化学染色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它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我们日常食用的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产品包括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
【事故缘由】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工业染料,成本低,染色效果好。经它处理过的食物色泽鲜亮、光彩诱人。就拿辣椒面来说,添加过“苏丹红一号”的就比天然的红艳,且色泽持久,即使长期置放、暴晒也不会褪色。因此,“苏丹红一号”成了不少黑心的食品制造商牟取暴利的工具。
“毒奶粉”事件
【事件梗概】
2008年年中,山东、甘肃、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和湖北等地发现多起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患儿均为一岁以内的婴儿。9月12日,经国家卫生部调查,这些病例是由于患儿食用了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所致,卫生部在抽检的三鹿奶粉中发现了一种叫做“三聚氰胺”的化学品。由此,“毒奶粉”事件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名词解释】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事故缘由】
三聚氰胺在业界被称为“假蛋白”。各个品牌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5-20%,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某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计算,含氮量为2.88%。而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6%,是鲜牛奶的151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理论上就能提高0.625%蛋白质。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虚高。
“瘦肉精”事件
【事件梗概】
2009年2月19日,广州市卫生局接到11起因吃猪内脏引起腹痛、腹泻报告,涉及46人。当晚对中毒人员剩余食物进行的检验报告显示,瘦肉精呈阳性。整起事件累计发病人数共70人。毒猪源头经查,是从河南孟津县运到广州市天河区天河牲畜交易市场的。
【名词解释】
瘦肉精,是一种平喘药。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可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积蓄中毒。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
【事故缘由】
通常,在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瘦肉精后,可使猪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从而抬高猪肉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都是非食品添加剂惹的祸。无论是苏丹红、还是三聚氰胺、瘦肉精,本都不是可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物质,然而,它们的某些特殊效用却被“聪明”又黑心的不法商家利用,“化腐朽为神奇”,从而降低成本,赚得黑心钱。当非食品添加剂走进食品加工,结果总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