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 使用不当的案例 写论文 50分)
政府、企业应各司其职现有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是滞后的。午饭、晚餐的菜肴与调味品里,同样含有各种食品添加剂。众所周知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是违法将工业添加剂当成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典型,全国有近30万名婴幼儿因食用三聚氰胺毒奶粉患肾结石。三是为掩盖食品质量问题使用食品添加剂。要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守规”意识,禁止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警钟要常鸣。

求一篇关于软饮料添加剂的论文
苏丹红事件、油炸薯条可能致癌、软饮料中是否存有苯,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后,政府官员、专家们总会被推到前台,要么解释,要么稽查。但这样的答复将无法再令百姓满意,偏激者更是对政府监管的公信力提出质疑。
难道我们只能等待吗
面对现状,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方有宗教授昨天坦言:“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已经跟不上监测技术的进步、跟不上食品工业的发展。”他认为,尽管在“软饮料事件”中的确存在翻译偏差、媒体误读等情况,但归根结底还是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在预警信息发布和事前研究的缺位。
软饮料中,苯甲酸钠和维生素C在常温下互相作用是否会产生苯?这个问题是事件的核心内容,可至今似乎所有的专家都在等待英国食品标准局的结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其实只要将苯甲酸钠和Vc放在同一试管里置于常温下一段时间,然后检测是否含有苯即可。那么,为什么这个听起来简单的过程却没有人做呢?专家回答:“到底该由哪个部门做才是具有公信力?做出来的结果又该由谁公布、执行?”无人回答这些问题,难道我们只能等待吗?
添加剂混合有禁忌
在现有的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体系内,我国目前只对单一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最高使用量有规定,对于复合添加剂的配伍却没有规定。市场销售的话梅配料单里,既有甜蜜素,又有糖精钠;山楂片的配料单上还有山梨酸钾、柠檬酸……几乎每种食品都有至少2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剂混合既可能互相抵抗,也可能协同作用。”方有宗表示,化学元素之间的奇妙反应,有可能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但这一条却常常被人忽视。例如,面粉中常常使用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如遇强氧化剂就有可能还原成甲醛;而强氧化剂则很普遍,维生素C就在其中。第十三条对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也仅限于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科学家们已发现一部分添加剂之间的配伍禁忌,但这些目前却没有写入法规。
政府、企业应各司其职
现有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是滞后的。在高校、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和企业的实验室里并不缺少专业人才,但却没有法规、没有部门将他们整合起来。
专家的呼吁,似乎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据了解,目前仍在起草阶段的新“食品卫生法”提到成立食品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它的架构与功能将与国际接轨,负责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
专家们还认为,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有义务研究和评价多种添加剂混合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食品添加剂 使用不当的案例 写论文 50分
2008年12月10日起拉开帷幕、持续4个月的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全国大行动”目前正在进行。这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一个由来已久话题的特别关注:添加剂,是食品安全“老虎”吗?
“食品伙伴”令人熟悉又陌生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调查发现:从蜜饯到饼干、从冷冻食品到熟食制品、从酱油到饮料,九成以上食品配料里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其中多数食品含有2种以上添加剂,最多的某品牌膨化食品,添加剂多达16种。日常加工食品中97%都含有添加剂。我们日常生活其实早已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人们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休息,都离不开添加剂:早饭一杯牛奶,含防腐剂;一根松脆油条,加了疏松剂硫酸铝钾;一块面包,含多种添加剂;包子,含面粉处理剂、膨化剂;一盘咸菜,含染色剂、防腐剂。午饭、晚餐的菜肴与调味品里,同样含有各种食品添加剂。鸡精是一种复合食品添加剂,跟鸡基本没关系;各种饮料、葡萄酒内,大多添加了食用香精、安赛蜜和甜蜜素;速溶咖啡的香味,是食用香料在起作用,等等。
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味精”
“有人一提起食品添加剂就感到紧张。其实,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据了解,目前在国际上,添加剂使用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食品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越来越多,目前全球多达上万种,而我国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有1900多个品种。
频“惹是非”只缘“歪嘴和尚”念歪经
其实,违法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是许多人一谈添加剂就“变色”的主要原因。目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一是将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当成食品添加剂来使用。众所周知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是违法将工业添加剂当成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典型,全国有近30万名婴幼儿因食用三聚氰胺毒奶粉患肾结石。二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在大米上着色素、加香料,三黄鸡上涂黄色,茶叶中加绿色,枸杞子用红色素浸泡,肉制品使用防腐剂等。三是为掩盖食品质量问题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在不新鲜的卤菜中加防腐剂,在变质有异味的肉制品中加香料、色素等。四是国家规定必须使用食品级的添加剂,而有些食品生产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工业级的添加剂。比如面制品中使用的碳酸氢钠,食品级与工业级两者价格相差一倍,而工业级碳酸氢钠中铅和砷含量都很高。五是误导消费者。有些食品生产企业边在产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边在食品标签上标注“本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或“不含防腐剂”等,欺骗消费者。
安全使用添加剂要狠治乱与滥
事实上,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能不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只在于:如何按国家规定正确使用。“即便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也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不能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其中绝大多数是化学合成物质,使用不当,必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亚急性或潜在性危害。”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只要按“国标”要求,在规定范围、规定剂量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否则就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安全隐患。要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守规”意识,禁止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警钟要常鸣。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依法严惩“随心所欲”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让不守规矩者付出高昂的“违法成本”。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在食品添加剂监管中同样存在,“多头管理”往往意味着没有一个部门会认真管理,很容易导致监管缺失,“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状况应该尽快改变。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论文怎么写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