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的选择原则(从利弊两个方面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营养强化剂)

时间:2024-06-0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 栏目名: 食品添加剂 文档下载

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3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⑥添加营养强化剂后,应不影响该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及该食品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

营养强化剂的原则

世界上所用的营养强化剂总数130种,在我国,营养强化剂在食品添加剂中是第16类。按GB14880-94国家标准列入名单的有37种,其中氨基酸及含氧化合物12种,维生素17种,矿物质8种,对这些产品品种都明确规定了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制定了实施细则。
在如此众多的营养强化剂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营养强化剂,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在选择强化某种营养素之前,必须考虑膳食中该营养素的其他来源,一方面要保证摄入强化食品后该营养素水平不会过量;另一方面,该营养素的添加也应该确有必要,营养素的强化用量应该使其在膳食中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以便摄入通常数量的食物即可得到充足的该种营养素。
2、注意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防止由于食品强化而造成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而且在食品中添加一种必需营养素后,不得对其它营养素的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3、尽量选择具有生物活性和稳定性高的营养强化剂。例如铁的营养效价就因所用形式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再如,有些营养素可由于接触空气或加热而被破坏,像维生素A、抗坏血酸和核黄素、氨基酸等可因光、热和氧化作用而被破坏。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很少,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又比较高,所以可在面包和饼干中添加适量的β-胡萝卜素(用量为0.5mg/kg面粉中),经过面团调制、醒发(面包)或压片(饼干)、焙烤其保留量仍高达83.3%。
4、尽量选择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强化剂,尽量避免使用难溶的、难以吸收或易被食物影响吸收率的强化剂。有些无机盐和维生素容易在食物中相互作用而被破坏或因水洗而损失,因此所加入的营养素应和原有食物无干扰作用,如铁就可食物中的某些单酸、酯酰形成沉淀。
5、强化某种必需营养素必须同时提供其测定和监控的技术方法。
6、添加的营养素不应对食品的特性,如安全性、色、香、味、质构、烹调性质等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得过分缩短食品的货架寿命。
在营养的强化技术上,应遵循的原则是:
1、强化工艺和加工设备必须切实可行和容易获得,成本低廉,以保证待强化的营养素顺利添加到食品中,
2、载体食物的消费范围覆盖越大越好(特别是营养素缺乏最普遍的农村和贫困人群),而且这种食物应该是工业化生产的;载体食物的消费量应比较稳定,以便能比较准确地计算营养素添加量,同时能避免摄入(如软饮料、零食)过量。
3、强化的工艺流程不改变食物原有感官性状,而且在进一步烹调加工中营养素不发生明显损失。
4、强化技术和方法应视产品的种类性质而定。如面粉的强化,采用喷雾法或直接混合法,先将营养强化剂制成含量较高的基料,然后再将基料与数百倍的普通面粉进行混合均匀。而对于方便面(油炸)的强化,则可将营养强化剂(如脂溶性VA、VD、VB、水溶性VB1、VB2、VC、尼克酸、矿物质等)添加到各种调理包中。
对于挂面的强化,则可将营养强化剂加工在面条中的中心部位,(像铅笔芯那样被包在铅笔中间),烧煮时营养损失明显下降。又如有些维生素是脂溶性,限制了其在亲水体系中的应用,可用现代技术将其制成水扩散型,使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如何给宝宝选择强化食品
市面上含钙饼干、含铁糖果、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牛奶以及赖氨酸面包、赖氨酸挂面等,应有尽有。如何选择呢?首先我们提倡给孩子吃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即天然食品),按照适合的种类、数量、比例安排膳食,养成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这样孩子可以从全面、合理的食品中获得均衡的营养物质,不是非吃强化食品不可。家长若平时注意给孩子食用优质蛋白质,即瘦肉、鱼、豆制品,赖氨酸是足够的。而铁、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一般食物中不足,可考虑用药物补充,也可以从强化食品中补充。如孩子患有缺铁性贫血或血色素低,可食用含铁食物,如患有佝偻病或低钙抽搐,则可食用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食物。但是在给孩子选择以前,一定要先弄清食品中强化了什么,强化营养素的含量及每日用量,以避免进食过多而引起中毒,或各种营养素之间的不平衡,而影响身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利用和吸收。必要时应向医生进行营养咨询。

如何选择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主要是强化维生素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如牛磺酸和赖氨酸)等。营养强化的科学依据是营养平衡,营养强化需要合适的量,过多同样会不利于健康。所以,合理地选择营养强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营养强化剂有很多作用:其一:可以弥补天然食物营养的缺陷,比如在谷类食品中强化赖氨酸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其二:可以补充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过程中的营养损失。
其三:适合不同人群生理需要及职业需要,方便摄食,如婴儿强化食品等。
其四:预防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病,如在缺碘地区有针对性地强化碘盐。
选择营养强化剂注意事项:1 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并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2 强化营养素时应考虑人群营养需要量与个体摄入量的差异。
3 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4 有些强化剂不稳定,如维生素C遇光热易被氧化被损害,应保证强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选择营养强化时应避免损害食物的风味,如强化铁时易带来铁锈味,使口感不适,要进行掩蔽或减轻。
选择营养强化剂的原则:
1 对载体的口感,风味,颜色等感官性的影响。
2 终产品在正常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3 强化剂和载体间的亲和性。
4 各强化剂颜色,溶解度,可接受性与其他强化剂的互相作用。5技术简便,成本适宜,能够集中生产,具有较好可加工性。
6 商业上合法。

什么是强化食品

强化食品
一、含义
强化食品一般指营养强化食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为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这样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
二、主要目的
① 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
②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
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③ 某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和(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量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
④ 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
三、基本原则
①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营养素,必须根据我国历年营养调查的情况和某些地区已暴露出来的与营养缺乏有关的健康问题,或满足特殊人群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需要的原则确定。
②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必须根据应用的对象、地区、营养素的需要及载体的性质、工艺等特点来决定。
③所强化的食品应为食用对象的日常食品,强化剂必须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为依据,保证食用对象能从每日食物的消耗量中摄取一定的有效剂量,即以达到供给量1/2-2/3为依据,制定出上下限的强化剂量,特别是对一些脂溶性营养素,要注意保证人体长期食用而不会引起蓄积性副作用。
④食品原有成分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已达到营养强化剂最低标准1/2者,不应再进行强化。
⑤食品在强化过程中,强化剂不应转化成其他物质,或其性质不应受到影响。经强化的食品应能在一定时期内不变质,保持有效作用。
⑥添加营养强化剂后,应不影响该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及该食品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
⑦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应易被机体吸收利用,需要强化的食品应具有使人体对该强化剂充分吸收利用的条件。
⑧所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应有质量卫生标准,包括物理形状、杂质限度、纯度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⑨经营养强化的食品,不能夸大宣传,应有质量标准,经审查批准后才能投放市场。

从利弊两个方面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是指将某种营养素的制品或制剂,按规定添加到某种食物中,以使这种食物中该种营养素的含量增加,从而使食用者对这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增加。例如:在酱油中加入铁制剂,以使酱油中铁的含量增加,食用者就可以比平时食用普通酱油摄入多一些的铁;又如,中国人的传统膳食结构中,普遍缺乏赖氨酸,而在面粉中加入赖氨酸,可以使食用者摄入的赖氨酸增加;食盐加碘也是同样的道理。
营养补充剂是指用于补充某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缺乏的制剂,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加入到食物中食用,像市售的各种维生素、蛋白粉等。
两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只是营养强化剂往往须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及法规来使用,在食物中的添加量也就相对固定,不一定满足每个人的营养需要;而营养补充剂则比较方便根据个人需求,在专业人员(营养师、医生等)的指导下进行使用,更为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