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控制使用量和种类,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抗氧化剂,如维C、异维C等,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并对肝脏造成损害。食品添加剂作为辅助成份可直接或间接成为食品成份,但不能影响食品的特性,是不含污染物并不以改善食品营养为目的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类物质,其作用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增强食品的色泽、香味以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1. 色素类食品添加剂
- 染料:如苏丹红、亚硝酸盐和苯甲酸钠等,能够赋予食品鲜艳的颜色。
- 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等,通常来源于植物,相对较为安全。
2. 香精类食品添加剂
- 香精:通过化学合成或提取得到的化学物质,如香草精、咖啡精和巧克力精等。
- 香料: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特定香气的物质,如姜、蒜和大蒜等。
3. 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
- 硫酸盐:如亚硫酸钠、硫酸钾等,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
- 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同样用于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
4. 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
- 明胶:如动物胶、鱼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
- 果胶:如果胶酸、果胶酯等,同样能够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控制使用量和种类,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选择新鲜、健康的食品,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依赖。
食品添加剂分为哪几大类
1. 我国食品添加剂分为23个类别,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及其他。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或为了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3. 根据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或为了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4. 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如维C、异维C等,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着色剂,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增强食欲。
5.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6. 膨松剂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可以使糖果和巧克力产生二氧化碳,起到膨松的作用。
7. 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等,用于增加甜味感。
8. 酸味剂如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用于调节和改善饮料、糖果等食品的香味效果。
9. 增白剂,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中国规定面粉中允许添加的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并对肝脏造成损害。
10. 香料有合成的和天然的,用于生产各种风味的食品,如巧克力。
以上信息均来源于百度百科—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利于保存,防止变质
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3、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4、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5、有利食品加工,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6、满足其他特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