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目前,中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700多种,美国有2500余种。这些都是由国家严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引起的,与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相关。但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脏中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会损害肝脏功能。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简单地说,按常用添加剂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3)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4)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何种原则?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2)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4)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6)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一定有害吗?
事实上,除了真正的天然野生食物,所有经过人类加工的食品中,大概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不能被妥善的制作或保存。
现如今,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而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中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对食品添加剂都实行着严格的审批制度。目前,中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700多种,美国有2500余种。凡是已被批准使用的,其安全性绝对没问题。往往是一些非法添加物混淆着人们的视线,如曾经发生过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吊白块事件”与“瘦肉精事件”等,都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都是由国家严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引起的,与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相关。
过量添加有危害吗?
这么多的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呢?拿包子里含有的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来说,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生成的苯甲酸进入人体后,经过9~15小时可与甘氯酸形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不会在体内积蓄。
但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脏中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会损害肝脏功能。按照GB2760-2007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是0.06g/kg。
不要误解食品添加剂
不知从何时开始,“纯天然”这一名词忽然很时髦。食品、保健品是“纯天然”的,药品也是“纯天然”,连化妆用品、洗发精也都标榜自己是“纯天然”的。商场里,不少食品在说明书上都纷纷表白 “本品不含防腐剂、添加剂”,而且这样的产品格外好销。
其实,“纯天然”一说的流行是缘于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科学的认识,总认为化学合成的物质会影响健康,吃了对身体不好。实际上,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专家曾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就没有健壮的男子,苗条的女子,聪明的小孩和硬朗的老人。”因此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是必不可少的,每家每户中的酱油、味精、食盐等其实都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人们在选择食品时,应当注意挑选优质、信誉较好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而那些质量低劣的地下作坊,生产出相当一部分产品则属于滥用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人体若长期大量摄入这些成分则有害无益。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适合食用防腐剂、添加剂较多的食品,因此这些病人最好不要过多食用(或饮用)方便面、火腿肠、罐头、饮料等此类速食产品,以避免积蓄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 每一种一大股其用途并对每一种举出两个例子?
食品添加剂有以下一些类别
1、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乳酸、富马酸等)
2、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二氧化硅、硅酸钙等)
3、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吐温80、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等)
4、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BHA、BHT等)
5、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硫磺等)
6、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碳酸氢铵、碳酸氢铵等)
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8、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柠檬黄、苋菜红等)
9、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亚硝酸钠、葡萄糖酸亚铁等)
10、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辛,癸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等)
11、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蛋白酶、淀粉酶)
12、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氨基乙酸等)
13、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的熟化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偶氮甲酰胺、L-半胱氨酸盐酸盐等)
14、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蜂蜡、白油等)
15、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乳酸钾等)
16、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苯甲酸、山梨酸等)
17、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丙二醇等)
18、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安赛蜜、甜蜜素等)
19、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瓜尔胶等)
20、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21、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等。
22、其他: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
具体可查看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太多了,凡是食品主料和主要配料外,绝对数量比较小的都是添加剂。
糖、盐、味精、香精、色素、其他调味剂 糖精、阿斯巴、各种酸味剂、保鲜剂、防腐剂、除菌剂要是具体说产品,举出上千个都不难。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各种添加剂一般在哪些食物中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哪些食物会含有食品添加剂呢?
4种食物易含食品添加剂
豆芽:不法商贩为了加快豆芽生长,常使用植物激素浸泡黄豆,这种豆芽一般又白又长且无根,有时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氨水味。食用这样的豆芽以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葡萄:一些唯利是图的商贩和果农常使用催熟剂(乙烯利)稀释后,将没有成熟的青葡萄放入稀释液中浸湿,过一两天青葡萄就变成“熟透”了的紫葡萄。此外,各地还先后发现过激素草莓、打蜡苹果、硫磺香蕉等。
面粉:市场上滥用面粉增白剂的现象比较普遍,所谓的面粉增白剂主要是指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这些添加剂除了能起到增白作用外,并不能改善小麦粉的质量。
罐头:按照有关规定,色素是允许用于食品中的,但在一些纯天然的食品中不允许加。一些小企业为降低成本,收购质量较次的水果后做成罐头,并在里面超范围使用色素增加卖相,对人体尤其是儿童带来了健康隐患。有研究标明,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
9种零食含有食品添加剂
方便面、火腿肠、蜜饯、果冻、冰激凌、饼干、奶茶、口香糖、薯片。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