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作用23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作用如下:1、酸度调节剂主要用于调节食品酸度。
23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作用
23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作用如下:
1、酸度调节剂
主要用于调节食品酸度。常用酸度调节剂包括碳酸钠 (俗称“苏打”、“碱面”等)、碳酸**(也称“小苏打)、柠檬酸钾、乳酸等。
2、抗结剂
主要用于防止易结块的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常用抗结剂包括糕点中使用的丙二醇、小麦粉中使用的碳酸镁等。
3、消泡剂
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消除食品的泡沫。常用消泡剂包括稀奶油中使用的聚氧**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生湿面制品(如饺子皮、面条等)中使用的丙二醇等。
4、抗氧化剂
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防止或延缓其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常用抗氧化剂包括二***基甲苯、茶多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
5、漂白剂
主要用于漂白食品。常用的漂白剂包括二氧化硫和硫磺。
6、膨松剂
主要用于面包、糕点等需要膨松的食品。常用的膨松剂包括**铝钾(又名钾明矾)、碳酸钙、碳酸**等。
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主要用于胶基糖果,可使其起泡、增塑、耐咀嚼。常用的天然橡胶(如糖胶树胶)、合成橡胶(如聚丁烯)、树脂(如松香甘油酯)等。
8、着色剂
主要用于需要着色的食品。常用的着色剂有胭脂红、赤藓红、日落黄、靛蓝等。
9、护色剂
主要用于熟肉制品,能使其在加工、保藏等过程中呈现良**泽。常用的护色剂有*酸钠、亚*酸钠、亚*酸钾等。
10、乳化剂
能使被乳化食品形成均匀分散体或被乳化。常用的乳化剂有果胶、卡拉胶、磷脂、乳糖醇等。
11、酶制剂
由动物或植物直接提取,或由微生物发酵制得,用于玉米糖浆、面包等食品加工过程。常用的酶制剂有胰蛋白酶、磷脂酶、蛋白酶等。
12、增味剂
可以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的风味,如酱油等调味品中使用的氨基己酸(又名甘氨酸)、L-丙氨酸等。
13、面粉处理剂
可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面粉制品的质量。常用的面粉处理剂有碳酸镁、碳酸钙、抗坏血酸等。
14、被膜剂
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险、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常用的被膜剂有用于鲜蛋表面的白油(又名液状石蜡)、糖果和巧克力包衣中的石油聚乙二醇等。
15、水分保持剂
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有丙二醇、聚葡萄糖等。
16、营养强化剂
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天然营养素,有维生素A、钙、乳铁蛋白等。
17、防腐剂
可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常用的防腐剂有苯**及其钠盐和山梨酸及其钾盐。
18、稳定剂和凝固剂
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不变,增强黏性的固形物,包括**钙(又名石膏)、*化钙、*化镁等。
19、甜味剂
使食品有甜味。常用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环**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等。
20、增稠剂
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形成凝胶或使食品呈悬浮状态。常用的增稠剂有瓜尔胶、果胶、卡拉胶等。
21、食品用香料
能使食品增香。常用的食品用香料有茶树油、百里香油等。
2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在糖果加工中作为防黏剂的D-甘露糖醇和在葡萄酒加工中作为澄清剂的阿拉伯胶都是常用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3、其他添加剂
一些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如冷冻饮品中使用的冰结构蛋白、可乐型饮料中使用的咖啡因等。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类物质,其作用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增强食品的色泽、香味以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1. 色素类食品添加剂
- 染料:如苏丹红、亚硝酸盐和苯甲酸钠等,能够赋予食品鲜艳的颜色。
- 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等,通常来源于植物,相对较为安全。
2. 香精类食品添加剂
- 香精:通过化学合成或提取得到的化学物质,如香草精、咖啡精和巧克力精等。
- 香料: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特定香气的物质,如姜、蒜和大蒜等。
3. 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
- 硫酸盐:如亚硫酸钠、硫酸钾等,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
- 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同样用于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
4. 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
- 明胶:如动物胶、鱼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
- 果胶:如果胶酸、果胶酯等,同样能够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控制使用量和种类,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选择新鲜、健康的食品,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依赖。
不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漂白剂 漂白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种类有氧化漂白及还原漂白两类。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清“原色”食品才购买。食品的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可能会有问题。 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等。消费者遇到的颜色过分浓艳的食品,可能存在滥用着色剂的现象。 防腐剂 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个别企业为节省成本,选择并超量使用苯甲酸,甚至使用甲醛和福尔马林等非食品级的工业原料,来强行杀菌。 香精香料 香精是含有两种以上香料的混合物,而相关标准中没有对食用香精在产品中的使用上限作规定,只对食用香料的使用上限进行了规定。个别企业私自生产、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香料,或使用低质、违规原料,以牟取暴利。 甜味剂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糖精钠等。成本较低的糖精钠,使用有一定上限。过量使用糖精钠的现象不少,特别是在某些劣质饮料、蜜饯和果脯中。 另据了解,按照最新公布的《全国食品标准2004年-2005年发展计划》,现行加工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两年内有望得到调整完善。根据计划,今后将在标准中明确列出所有禁止添加物质的名单。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类物质,其作用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增强食品的色泽、香味以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1. 色素类食品添加剂
- 染料:如苏丹红、亚硝酸盐和苯甲酸钠等,能够赋予食品鲜艳的颜色。
- 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等,通常来源于植物,相对较为安全。
2. 香精类食品添加剂
- 香精:通过化学合成或提取得到的化学物质,如香草精、咖啡精和巧克力精等。
- 香料: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特定香气的物质,如姜、蒜和大蒜等。
3. 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
- 硫酸盐:如亚硫酸钠、硫酸钾等,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
- 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同样用于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
4. 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
- 明胶:如动物胶、鱼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
- 果胶:如果胶酸、果胶酯等,同样能够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控制使用量和种类,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选择新鲜、健康的食品,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依赖。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我国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含有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和香料等。1.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多种途径。例如,某些抗氧化剂易于氧化,优先与氧气反应,从而保护食品。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和BHA(丁基羟基茴香醚)。
2. 漂白剂
漂白剂能够产生二氧化硫(SO2),而二氧化硫与水结合形成亚硫酸(H2SO3)。除了具有漂白效果外,亚硫酸还能消耗果蔬中的氧气,抑制氧化酶活性,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
3. 着色剂
着色剂,也称色素,用于增强食品的色泽和感官品质。根据性质和来源,着色剂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4. 护色剂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用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改善和保护食品色泽。除了直接使用色素着色外,有时还需添加护色剂以保持良好色泽。
5. 酶制剂
酶制剂是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酶类物质。它们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升食品质量。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分类为
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增味剂,防腐剂,保鲜剂,香料。按用途分类,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那些种类?是列出八种。
食品添加剂8个分类:1.抗氧化剂
2.漂白剂
3.着色剂
4.护色剂
5.酶制剂
6.增味剂
7.防腐剂
8.甜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