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食品添加剂

食盐的营养强化剂一般是什么(食盐中为什么加碘酸钾而国外都是添加碘化钾)

时间:2024-09-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食品添加剂 文档下载

目前我国在食盐中加碘主要使用碘酸钾,而过去则是使用碘化钾。强化食品在我国有的以立法强制的方式推广,有的则被政府倡导食用。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在食用强化面粉后,试点地区人群的微量元素摄入量全面提高,营养性贫血状况明显好转,锌缺乏有所改善。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食品经强化处理后,食用较少种类和单纯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

食盐中为什么加碘酸钾而国外都是添加碘化钾

碘酸钾和碘化钾都是食用盐中加入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目前我国在食盐中加碘主要使用碘酸钾,而过去则是使用碘化钾。碘化钾的优点是含碘量高(76.4%),缺点是容易氧化、稳定性差,且有苦味,使用时需在食盐中同时加稳定剂。而碘酸钾的稳定性高,不需要额外添加稳定剂,自身无味,但含碘量较低(59.3%)。

碘酸钾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相对碘化钾更稳定。经过加热烹调后,食盐中的碘酸钾已经基本转化为非氧化物质。因此,我们也就不用担心碘酸钾所具有的氧化特性而对机体可能会造成损害了。

食用盐可以补充矿物质吗

无论盐的档次与价格高低,其矿物质元素含量都十分有限,因此通过食盐来补充矿物质元素作用微乎其微。
食盐会加入营养强化剂,营养强化剂是指根据营养要求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根据补充营养成分的不同,食用盐有氨基酸强化食盐、维生素强化食盐、微量元素强化食盐等品种。因此食用盐是可以补充矿物质的,但 虽然添加了许多微量元素,但单纯通过食用盐补充的矿物质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有哪些营养强化食品?

目前,我国已基本确定将盐、面粉、食用油、酱油和儿童辅助食品作为食品营养强化战略的实施载体,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尼克酸、铁、碘、锌、钙、硒等营养素为添加的主要强化剂。强化食品在我国有的以立法强制的方式推广,有的则被政府倡导食用。

  我国主要强化食品有:

  ——加碘盐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微量元素“碘”是机体所必需的生命元素。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若土壤和饮用水中缺碘,则导致植物(包括粮食或蔬菜)及动物缺碘。人吃了含碘低的食物,会造成碘摄入不足。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有效的补碘方法就是食用碘盐,这是因为碘盐的价格相对便宜,每天食用5~6克盐中所含的碘就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生理需要。

  ——强化面粉

  在面粉等粮食中添加营养素,是我国继加碘食盐强化后,又一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重大举措。营养强化面粉是在面粉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食用强化面粉后,试点地区人群的微量元素摄入量全面提高,营养性贫血状况明显好转,锌缺乏有所改善。

  ——强化大米

  大米中的营养素在加工过程有损失,越是加工精白的大米,其营养素的损失越多,一般损失量在50%以上。加上烹饪过程中的损失,使硫胺素、核黄素、锌等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

  目前,国际上采用假米粒法的“营养粒”,即以淀粉类物质,特别是以大米粉为基础粉与营养素混合均匀后制成面团。通过掠夺干燥后制成营养米粒。营养米粒与成品米粒按一定比例混合生产即成为营养强化大米。营养强化大米区别于营养药品和保健食品,它通过人们的一日三餐中的主食来平衡膳食,达到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目的。这是目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最为理想的主食营养强化途径。

  ——铁强化酱油

  针对目前我国大约有3亿人口存在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的现状,国家开始推广“酱油补铁”。有关部门在贵州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以后发现,当地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比例由之前的42%减少到了7%。

  ——强化食用油

  植物油作为食物营养强化的载体之一,非常适合进行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强化。维A强化油采用避光包装。因为光照是导致强化油中维生素A损失的重要因素。

  ——强化辅助食品

  以奶粉为例,普通奶粉一般是鲜牛奶经过干燥工艺制成的粉末状乳制品。配方奶粉是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通过调整普通奶粉营养成分的比例,并强化所需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维生素A、D、E、C、B族,以及牛磺酸、低聚果糖等营养强化剂及功能因子等。

什么是强化剂?哪些食品里有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品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丧失,因此往往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以提高营养价值。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 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   营养强化剂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改善其保藏性能。食品经强化处理后,食用较少种类和单纯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这对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如军队和地质工作者所食用的压缩干燥的强化食品,营养既全面,体积又小,质量又轻,食用又方便。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虑,用强化剂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比使用天然食物达到同样目的所花费的费用要少得多。如补充赖氨酸1.6g用猪肉要约300g才能满足,其费用比单纯使用强化剂高十倍左右。   营养强化的理论基础是营养素平衡,滥加强化剂不但不能达到增加营养的目的,反而造成营养失调而有害健康。为保证强化食品的营养水平,避免强化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影响,使用强化剂时首相要合理确定出各种营养素的使用量。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并非每种产品都需要强化,强化剂的使用要有针对性,使用强化剂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2)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3)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不易分解破坏,且不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4)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5)卫生安全,质量合格,经济合理。   有些强化剂不稳定,如维生素c及氨基酸等遇光、热等易被氧化,被破坏损失;而有些强化剂会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结合,导致强化剂的损失。因此应选择合适添加方法和强化载体,采取合理的强化措施以保证强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强化剂的改性   (2)添加各种稳定剂   (3)加强食品中的食用指导   食品的营养强化,除应根据不同的食品选取适当的营养强化剂之外,还应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   (1)在食品原料中添加   (2)在加工过程中添加   (3)在成品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