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改善其保藏性能。食品经强化处理后,食用较少种类和单纯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添加剂要求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什么是强化剂?哪些食品里有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品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丧失,因此往往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以提高营养价值。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 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 营养强化剂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改善其保藏性能。食品经强化处理后,食用较少种类和单纯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这对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如军队和地质工作者所食用的压缩干燥的强化食品,营养既全面,体积又小,质量又轻,食用又方便。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虑,用强化剂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比使用天然食物达到同样目的所花费的费用要少得多。如补充赖氨酸1.6g用猪肉要约300g才能满足,其费用比单纯使用强化剂高十倍左右。 营养强化的理论基础是营养素平衡,滥加强化剂不但不能达到增加营养的目的,反而造成营养失调而有害健康。为保证强化食品的营养水平,避免强化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影响,使用强化剂时首相要合理确定出各种营养素的使用量。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并非每种产品都需要强化,强化剂的使用要有针对性,使用强化剂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2)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3)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不易分解破坏,且不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4)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5)卫生安全,质量合格,经济合理。 有些强化剂不稳定,如维生素c及氨基酸等遇光、热等易被氧化,被破坏损失;而有些强化剂会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结合,导致强化剂的损失。因此应选择合适添加方法和强化载体,采取合理的强化措施以保证强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强化剂的改性 (2)添加各种稳定剂 (3)加强食品中的食用指导 食品的营养强化,除应根据不同的食品选取适当的营养强化剂之外,还应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 (1)在食品原料中添加 (2)在加工过程中添加 (3)在成品中添加什么是调制乳
定义 调制乳(Modified milk),是指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原料要求 生乳:应符合GB 19301的规定。 其他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或有关规定。
添加剂要求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 和GB 14880 的规定。
其它 全部用乳粉生产的调制乳应在产品名称紧邻部位标明“复原乳”或“复原奶”; 在生牛(羊)乳中添加部分乳粉生产的调制乳应在产品名称紧邻部位标明“含××%复原乳”或“含××%复原奶”。